返回首页前一篇文章后一篇文章
特别策划→后来居上,稳中求进——南京市栖霞区


后来居上,稳中求进
 

——南京市栖霞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新模式



        南京市栖霞区位于南京市主城北部,北临长江,东界句容,西连主城,南接江宁,源于民国时期的第九区(燕子矶区)和第十区(孝陵区),因境内有“江南第一名秀山”栖霞山,每临深秋,丹枫似火,灿若凝霞,得名"栖霞",故名栖霞区。

        栖霞医院已使用中联ZLHIS多年,且一直有着持续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程度相对较高,但栖霞区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程度却不尽人意,机构之间相互独立,业务流程各有差异,机构内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整合全区医疗信息资源,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极为迫切。

  • 抓住契机,统一规划
        2012年下半年江苏省卫生厅组织规划了“全省基层医疗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全省69个区县按照卫生厅颁布的《基层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功能规范》进行统一的信息系统建设,栖霞区抓住此机会,对全区所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大集中部署,建立卫生专网,依托市民卡,真正实现“一库、一网、一卡”的区域模式。

  • 业务为主,信息支撑
        栖霞区基层医疗信息系统的整个项目建设中,栖霞区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业务科室、信息科室为主体的项目组,前期业务流程的优化设计召集相关的业务科室参与讨论,基础数据的整理以“统一性、标准化”为导向,搜集各医疗机构的现存数据和业务流程整理,栖霞局分管信息化马局长亲自监控和部署整个项目,在基础数据、业务流程上等关键环节上亲临现场把控,真正做到”可行、可用、可统一”,这为后续的大集中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栖霞项目讨论大会
 

        在业务流程的梳理上,栖霞区卫生局坚持以业务部门为主,在充分收集征求业务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让信息部门参与,转换为信息化模式,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再寻求统一、标准、认可的业务流程模式。

  • 相互帮带,夯实基础
        栖霞区卫项目实施开始,卫生局是没有专门的信息化部门,更没有专业的信息化人员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栖霞区卫生局充分利用全区现有的信息化人员,以栖霞医院信息科王科长牵头,各医疗机构至少安排一名人员兼职信息化工作,组建一个专门的信息化团队,卫生局马局长也是一直紧密关注整个项目的实施进程。

        在实施期间,我们是先是以西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切入点。虽实施工作地点都在西岗,但基础数据的整理、人员的培训、业务历程的梳理上,都以全区为着眼点。召集各医疗机构分管信息化领导集中讨论,信息化团队人员集中办公,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西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上线使用,这个时候我们并没有忙于其他机构的上线(当时的任务是很重的),而是在上线的基础上,对基础数据和业务流程进行验证和调整,直至趋于稳定。在这期间,栖霞区其他医疗机构的信息人员也是基本全程参与,整个的实施上线中,始终作为一个整体,人员对软件的熟知度也随之上来了,这为后续的大面积铺开上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因为前期的这个基础打的很好,所以在后面连续11个医疗机构(不包含下属的站点)的上线,也是进展很快,几乎是每周一家,直至完成整个区域的全覆盖,历时将近6个月的时间,可以说这个时间的控制和前面我们的实施策略是很有关系的。

  • 创新亮点,惠及于民
        栖霞区在完成全区医疗机构基层医疗信息系统全覆盖的基础上,又在全区多个医疗机构部署“健康小屋“,与全区个人健康档案进行关联,健康小屋的数据直接进入到健康档案的随访表和体检表中。在流程模式的探索上,栖霞区卫生局本着“受惠于民,数据精准”的出发点,引导居民首先进“健康小屋”完成就诊的第一道门槛,再在进行医疗或公卫的系列服务时,不需要全科医生或随访医生进行再次的体征测量,健康小屋的数据直接加载在业务的窗体和文档上,大大提高了医生的效率和数据的准确度,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健康体验。目前“健康小屋”也基本全覆盖,老百姓和医生都反馈较好,未来栖霞区卫生局还可虑和移动健康产品相结合,通过物流网等技术,让老百姓主动参与进来,共建自身的“健康梦”!


栖霞健康小屋

燕子矶街道幕府山庄社区卫生服务站健康小屋

  • 立足于本,持续发展
        栖霞区卫生局在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从顶层设计,运筹帷幄,虽然前期在南京市范围内起步不早,且信息化水平不高,但通过这次的基层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栖霞区目前已超越其他很多区,在信息化的建设上稳打稳扎,立足于本,不断创新,考虑长远,在接下来的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也将成为必然。未来我们也坚信,栖霞区在此坚实的信息化基础上,稳中求进,创新发展,铸造领先于全市乃至全省的“栖霞模式”,共建栖霞人民的“健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