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中联协力打造渝中区“1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发布时间:2011-03-08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一定要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围绕具体业务进行打造,信息系统一定要让基层人员操作满意、让管理者管理满意、让老百姓得到便捷和实惠的三满意才是好的信息系统。

 

                                                                               

 

  ——重庆市渝中区卫生局局长  刘平

 

 

     基本情况

    渝中区辖区常住人口71万,陆地面积23.71平方公里,是重庆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
    区内医疗资源丰富,有三级医院17家(其中三甲医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9家,在区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标准化改造。

项目背景
    2007年,渝中区成为全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区和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区,渝中区提出在硬件设施上打造“1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的同时,确定了打造“数字卫生”,推进医改实施的策略,着力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运行规范、高效科学,具有全区统一数据库和共享信息平台、逐步一体化的卫生信息体系,助推卫生改革,服务百姓健康。
 
调研
   项目从2008年初完成招标,2008年3月正式开始进入建设,渝中区卫生局抽调了大批业务专家和各单位系统管理员,与中联公司以及监理公司对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3个月的调研,最终形成了业务分析文档并通过重庆市各级专家的评审。
 
建设
     中联公司的咨询服务得到了各级专家的认可,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依托中联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卫生资源平台开始构建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社区卫生信息资源整合的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平台。
     2008年11月,渝中区区域信息化建设项目一期工程通过验收。验收会上,区卫生局、科委、区政府、市卫生局领导一致认为项目效果“超乎想象”。
一期项目包括数据中心、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社区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社区综合管理与后勤支持系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管理系统、健康卡管理系统、社区卫生绩效考核系统、卫生局综合事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外部接口等子系统。截至2011年1月1日渝中区完成了40万人的居民健康档案进入系统。

     解决方案概述
     以“一网,一库,一卡,两大业务系统,三大支持平台”为框架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渝中区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是以政务网信息中心为中心,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防保健机构、医疗机构分别通过2M光纤与信息中心相连的独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通过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将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疾病控制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医学科教信息系统等子系统相联结,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交换平台与辅助决策分析系统,实现卫生资源的统一管理,形成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渝中区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网络体系框架由“一网,一库,一卡,两大业务系统,三大支持平台”组成。
     “一网”,即医疗卫生专网,把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家三甲医院、区精神康复中心、区妇幼保健所、经招标后中标的5家药品公司与区民政局连接成卫生专网。
    “一库”,即集中式数据库,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站采用统一标准,统一结构,统一规范。
    “一卡”,即居民健康卡,居民持卡既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基本医疗的诊疗,也可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公共卫生服务。
    “两大业务系统”即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实现从出生到死亡全生命周期中重大卫生事件的动态更新。

    “三大支持平台”包括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综合查询与决策支持平台、药品监管平台。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是按照卫生部2009年最新颁布的数据标准研制开发,为数据扩展与更大范围的区域信息化做好准备;综合查询与决策支持平台是根据日常工作需要而定制开发,实现社区卫生机构运行状态的实时监管以及工作情况的绩效评价;药品监管平台是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监管工作需要而定制开发,将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房系统与药品供货公司连接起来,实现从药品的计划、采购、供货、入库、价格到临床使用全过程集中管理、实时监控。

     项目遇到的挑战与风险

 

  • 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渝中区项目在准备建设的时候,国内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项目,无论是给卫生局还是中联公司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最终在双方的高度配合之下,顺利完成了项目调研、规划、开发、实施和运维管理。
  • 多业务单位的协调:项目实施涉及的机构多、人员多,给项目管理带来非常高的要求。项目管理小组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和形成了规范的项目管理制度,所有文档规范齐全,最终有力支撑了项目在短期内完成实施上线。
  • 对政策的快速适应:项目在实施过程及售后服务阶段,国家的政策都不断的在进行调整,如09年底卫生部新的规范出来后,中联公司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新系统的切换,这一切都基于中联公司强大的基础平台技术以及实施人员保证。

   应用效果

    渝中区一期项目的建设,达到了以下成效:
    1)  为辖区40万居民建立了数字的基本健康档案;
渝中区卫生局建立了“渝中区医疗卫生数据中心”,为辖区内40万人建立了数字化的基本健康档案,收集了居民的个人基本情况、疾病史、慢病情况、家庭情况等多项涉及健康的信息,实现了全区居民医疗、健康信息的集中存储和利用,为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共享打下了基础。
    2)  辖区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通过投入,渝中区按照卫生部基本标准,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了以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依托信息化支撑的全覆盖网络,实现了“1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即居民步行10分钟内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3)  居民在辖区内任何一家社区就诊享受同样的收费标准和政府补贴;
通过建立渝中区公共卫生基础网络,用光纤将各医疗机构接入建立在区政府信息中心的渝中区医疗卫生数据中心,全区统一一个数据库、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统一的编码体系,保障了居民享受公平的医疗服务,也杜绝了社区乱收费的可能性。
    4)  渝中区各社区的药品采购实现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
通过“渝中区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软件的支撑,连接了辖区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管理系统,5家药品企业通过登入药品采购平台,实现了药品集中询价采购、按需下定单、统一药品价格、药品统一配送、药品销售零差价销售。2008年上系统后次均处方费用45.88元,比的2007年(未上系统)的88.02元降低了47.88%,直接让利于民12.13万元,使社区居民用上质优价廉的常用药品,降低了社区居民基本医疗费用,规范了药品使用,受到了辖区居民的欢迎。
    5)  实现了对区属医疗机构实时、全面的绩效考核管理;
区政府拿出了大量的财政补贴投入到提高渝中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上,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了保证政府资金有效的投入,通过建立绩效考核体系以及信息化支撑,主管部门可以准确、及时的掌握全区区属医疗机构的运营状况、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业务情况并考核其工作量、工作质量、满意度情况,为实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供支持。
    6)  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效率和细度;
在渝中区医疗卫生数据中心建立的基础之上,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渝中区相关主管部门可以随时对全区的区属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运行状况、医生开处方情况、慢病防治状况、精神病防治情况、药品采购情况等涉及到医疗卫生的信息随时进行掌握,并可依托各种查询和分析进行及时的管理调节,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细度。
   7)  为政府改革树立了示范作用;

   通过系统建设,满足了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满足了社区的医疗卫生工作、慢性病管理、社区康复的管理工作、政府主管的药品管理、绩效管理的需要, 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重庆市乃至全国树立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各级领导关怀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