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前一篇文章后一篇文章
胡言涛语→做一个明白的人


做一个明白的人
 

 

      这段时间和公司同事交流的时候,常常说道“是否明白”这个话题,让我有了写这个话题的想法。
 
      前两天和文刚沟通的时候,问道他最大的缺点的时候,他说他基本不看书,我立即说这不是一个缺点,虽然我自己喜欢看书。如果看书是一个爱好,无论怎样是一个好习惯,如果是学以致用的角度来看,看书最多能学到专业技术或知识,但一个不太明白的人看书未必看得出好的结果。
 
      认识LW和同事已经快10年了,他的经历和做的事情让我一直很感概。
 
      LW出生在陕北原来很贫穷而现在很暴富的地方,好像只有初中学历,但不知道怎么混到高科技的IT行业中来的,据他说他平时也基本不看书,但依然让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明白的人。LW经历过很多的事情,最落魄的时候在山西挑担子卖过枣子,也在咸阳卖过保健品,正当快要大发的时候,国家一个政策不让保健品上柜台让他失去机会。也正是这样,让我们这个行业多了一个人才。
 
      LW有3个让我印象很深的特点:一个是勤奋,昨天早上5点不到他就起床来宾馆接我,然后开车去100多公里外的客户处。由于生活习惯问题,我在车上以及空闲时都在补睡觉,而他一直在关注和别人交流,或许这一天就是他日常工作的写照。第二个特点就是话多,按照LW的说法他自己是一个话唠,在昨天一天时间中,除了和我们合作伙伴交流、和我沟通外,他是抓住了每一个时间和现场的南宁公司员工以及区卫事业部的人不断沟通。在这点上我们是比较相反的,一般情况我是不太愿意说话而更愿意写点什么。而第三个特点是非常用心思考方方面面的问题,而正式因为这点,我觉得LW是一个很明白的人。
 
      LW是快10年前被我忽悠到广西去的,当时带了一个他以前公司的同事(后来回老家去了),在一个完全没有基础的区域,凭他不断的思考和努力,带出了一个团队和树立了我们在广西医疗信息化的品牌。虽然我们广西公司在业务上不是整个中联体系中最大的,但是从综合能力上来看,可能是最好的。在这点上,基本也只有后来的湖北市场可以媲美。
 
      昨天在现场,LW发现正在实施的基层系统没有局长查询系统,他在追问区卫的人员是怎么回事,区卫的人员按照他们的习惯(产品和技术习惯)说,查询系统是把所有的功能型的系统上完以后才实施的,这样查询才会有完备的内容,这样做肯定是对的。但是在这个项目中,卫生局长是力推和力主的人,为此也付出了很多,LW的思维是不管上了多少功能,从一开始就要让局长看到内容,而内容的不完整是可以说明的,这样才可以给局长回报也可以争取更大的支持。其实这点,可以让更多所谓有心的人想到更多。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分析过用户需求,其中说道用户的内部需求是有矛盾的,我们可能成为用户内部需求矛盾的牺牲品,但我自己一直也没有去实践过这个事情。LW这次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就是一个院长因为属下操作人员反应软件操作繁琐而把他叫去,通过沟通后,他给院长说明了用户需求的内部矛盾,以及院长的需求和操作人员之间是有矛盾的,最后院长自己说,对于操作人员只满足基本需求就行。在我们其它很多地方的实施过程中,肯定面临非常多的矛盾,不管是医生、护士或是收费人员都会直接给我们实施人员抱怨,而南宁公司后期的很多项目,都是下边的人员反应问题只能反应给科主任,科主任再反映给信息科,南宁公司的实施人员只和信息科打交道,这样省去了很多麻烦。但是,要做到这点估计我们多数的渠道和项目都是不能的。
 
      这次我们去的大化项目,就更有启迪意义。相对来说,基层信息化的项目一般来说具有地域分散、金额相对不高的特点,如果项目组织不当,实施周期非常长且效果不好,而我看到的南宁公司组织的大化项目,确实有很多新的点:
 
      1、通过沟通,让卫生局主要领导认识到了项目的特点、重要性等,整个项目的组织工作,有局方成立班子来负责,这样减轻我们负担也避免了我们对于环境和业务不太熟悉的情况。在这点上,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和给客户讲清道理,我们去承担整个项目组织工作,可能难度就非常大而效果未必就好,我们在前几周的会议上交流过这个事情后,区卫重庆公司在新的项目上就尝试这样的做法且效果很好。
 
      2、在上述沟通的情况下,局长居然把自己的座车让出来做项目组的专用车。
 
 
      3、在和用户沟通的情况下,让用户保障硬件和网络环境。我们看过大化县之前的新农合系统,软件商为了省事情和省钱,把大化县新农合的服务去借用北海的一个服务器,在现场看到新农合系统慢得不行,操作员不停插拔网线。而我们做的系统,局方通过各种手段投入了两台高端服务器和阵列,到各个卫生院全是8M的光纤宽带,整体的使用效果就非常的好。而另外一个公司做的整个广西的公共卫生系统,居然只是租用了一个不太好的服务器。
 
      4、由于集中式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对于南宁公司来说是新产品、新业务,他们集中了公司最优势的技术资源来学习和总结,在形成套路和资料以后,在公司内部培训后再规模推广,这点我评价为磨刀不误砍柴工。而我们其它部门或渠道在这点上,可能就是把不太熟悉的人员推到现场,在摸索中去实施,这样的情况肯定导致实施效果不太好和周期非常长。或许我们其它部门多年都没有形成的所谓“解决方案”可能很快就会在南宁公司形成。而在现场的交流过程中,他们把样板项目的资金来源等等内容都在总结出来,并且针对这个项目做出成本结算,看到这些我直摇头,一个初中文化的人做出的内容让很多所谓的高知或号称项目管理的高手肯定自愧。
 
 
      或许回忆一下,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因为时间因素就到这儿,希望看的人能明白或能得到明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