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前一篇文章后一篇文章
特别策划→《华为基本法》感和悟

 

《华为基本法》感和悟

    文/ 张文韬(重点人才班二期班 I 组学员)
 

     在华为没有倒下去之前,任何人怎么说《华为基本法》的好都不为过;在华为倒下去之后,怎么去深挖《华为基本法》的局限性,都会有说的过去的提法。

    之前,知道《华为基本法》这个名字,了解他的名气,却一字一行都没有读过,突然有了这么一个阅读任务,还需要整理出自己后面的想法,只能临时磨枪的看了一些华为的书,寻了不少华为基本法的资料,里面自然也有很多解读,后面又细细读了《华为基本法》正文,但是对我们目前的阅历和能力,中间有些点,并不能理解,甚至云里雾里。这让我们很是为难。既然是这样,为何不就围绕自己能理解、能认识的点剖析下去,把自己阅读中,对于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点,记下来,分享给大家。

    我们小组在读《华为基本法》时,希望自己不要太落入这样俗套,至少不在华为还没有倒的时候,努力从华为基本法中挖掘为什么华为会成功的基因。更希望把阅读华为基本法,看成是视野的开拓,不能深刻的解读,那就整理我们自己的感悟。

经营聚焦

   “我们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华为基本法。

    华为用这种蛮横却并不简单的方式,划定了自己成长的边界,并在划定的界限内,深耕细作。我们不去分析这对于华为的成功带来了多大的助力,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去做这个事情,而是这确实给我们很大的震撼,一个专注的公司,也可以在市场容量足够的情况,成长成这样的规模,取得这样的成就。这带来了特殊的样板意义,专注的公司也可以变得强大。
 
中联的”专注”

    联想到中联公司,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医疗信息化行业中,中间偶有逾越也是迅速收回,可以看成是中联的胆子小,也可以解读成,中联的创世者们在那样充满诱惑和浮躁的年代,保持了一份难得的专注和冷静,H有一句话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当别人都浮躁的时候,我们就务实一点,当大家都务实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浮躁一点”,这样另类的想法,或许踏上了另类的“专注”道路,成为了外人眼中另类的有些奇怪的中联。
 
多元化的诱惑

    现在,放眼望去不搞多元化的公司,或许真的没有几家,其实我接触过稍稍了解过的公司不多,但是就算是那仅仅的几家,绝大多数都是做着多个行业的生意,确实有钱赚。所以说“目前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年代”,确实机会多,诱惑多。之前听老胡就说过,公司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以财务型的公司,另一种是做事型的公司,中联属于后者。对于前者来说,只要有钱赚,做什么事情都一样。但是对于做事型的中联来说,什么事情都做的话,就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中联人用自己的价值观抵制了多元化的诱惑。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的选择。
 
专注于领域,专业的产品

    “专注“是否就意味着僵化,在单一的产品上押上所有的赌注呢,华为用事实告诉我们,绝不是这样,他的专注应该是领域的专注,只要能解决领域中的有价值的问题,产品线丰富一点未尝不可,但是一定要专业。去年推出的移动医生、护士站给了大家莫大的惊喜,体现出很高的专业水准。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吧。

文化是伟大企业的内在支撑

    华为基本法,着眼于法字,但却浓墨重彩的描绘了华为公司成立的目的,华为公司的价值观,后续是一系列的价值分配方式,成长管理、组织管理的原则措施,无一不是围绕着华为的核心诉求来设计的,从而形成了华为自己的行为方式,直至沉淀为文化。价值观啊、文化啊都是软性的东西,但是一旦它能让一群人、一大批人、按照同样方式去行动,给遵守者以鼓励,给违反者以谴责。文化就能显示出自己的能量,因为他能以无形但有效的方式将人们组织起来,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人和”的作用。

    从员工可以看到企业,企业的伟大是员工们一起成就的,没有文化的支撑,就像企业没有灵魂一样。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毛泽东

    毛泽东说出这句话时,或许想要总结的是教训而不是经验(开个玩笑)。一个全靠军法和惩处才能领导起来的团队,确实是一个可悲的团队。因为人就会变成机器上的一个个零件,零件就只能做单一的事情,不会多做也不会少做。作为一个以员工作为最大资产的知识密集型的企业来说,缺乏文化,就缺乏从人文的层次激发主动思考,激发知识贡献,很难让员工从感到发自内心的愉悦。
 
 “唯有泉头活水来”

      物质总是会枯竭的,只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从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矿山,大油田,这这种不断挖掘知识价值的根本动力就是文化,是价值观的导向。是它在为企业的不断向前提供根本的动力。
 
利益和谐统一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

     不涉及到利益的文化,一定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人终究是一个被固定在物质躯壳之下的孤单无助的灵魂,我们需要物质的给养,同样需要精神的愉悦。在华为基本法中,明确详细的阐述了华为认可的价值,并且约定了华为的价值分配原则,后来的华为全员持股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华为的文化环境中,文化认可的自然能获得更多的利益,物质上的鼓励也会更让文化深入人心,文化才有生命力。

成长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不是在成长,就是在衰退,对于顺境中的企业来说,成长似乎是顺理成长的事情,但是如何成长才是市场认可的方式呢,我们也说不清楚,但是从华为基本法中看出,华为对于成长管理的重视,大概是因为华为制定基本法的时候刚好处于快速的成长期。中联目前的环境,应该是非常好的,中联的扩张也是显而易见,多个部门的人力资源的倍增计划,从中可见一斑。但是扩张不等同于成长,成长应该是组织能力的有效提升。光扩张不成长,这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那么应该是在有指导,有规划之下的可控成长,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之前提到的,我们行业的竞争是交付能力的竞争,如果这一断定是正确的话,我们的成长重点是否就在于交付的能力的提升,以及背后的组织能力提升?
 
癌症不是死于病痛而是过度膨胀

    癌细胞就是暴力成长的典范,它所带来的致命性,简单而直接,不断的简单复制自己,直到把整个肌体拖垮,拖死。华为在基本法中用比较大的篇幅来约定了华为组织成长的原则,“人力资本的增长目标优先于财务增长的目标”,这对于一家知识型的企业来说,应该是思路清晰的定义了企业的核心资产,我们更要去关心企业的核心资产如何增长,它增长了必然会带来财务资产的增长。也就是让最该增长的增长,并且去关注和帮助它的增长,尽量做到适应环境的合理增长。

人的成长是组织成长的关键所在

   人是我们企业的核心资产,要是没有这群人,中联公司还会剩下什么?上百台的电脑?所以我们中联的成长的关键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基层管理者的成长、核心人员的成长。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管理提升班,搞了一起又一期的原因么?

   因为客户也在成长,竞争对手也在成长,要应对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实现企业的目标,实现自我的价值,全在于这种努力适应环境的成长和变化。我们这群要老不老,要年轻不年轻的同学们,是否意识到了我们正处在一轮我们可以参与的变革中,我们需要学习,需要成长,以便迎来变革的挑战。
 
“机会牵引”,没有机会,创造机会

    看到基本法,才知道华为也是一家非常看重“机会牵引”的公司,这点与中联颇有相似,大概是华为比我们抓的更好,侥幸进入了一个市场容量巨大的行业。所以华为要成功得多。

   中联也说自己之前的一段时间的发展都是靠外界的需求在推着走,发展还可以,但是这种方式是否还能提供足够的动力,这种成长的方式是否缺少规划性,前瞻性,我们整体来说在行业中应该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这种跟随他人、识别机会、抓住机会反击的方式还能有效的走下去。各种是是而非的机会也应该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开始对企业的自我梳理,把现有的中联文化的进行提炼、整合成体系,把不明确原则和观点相对明确下来,产生中联的“基本法”,以此作为企业进一步上升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