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前一篇文章后一篇文章
特别策划→重庆:三次服务转型的实践经验



 

重庆:三次服务转型的实践经验

文/王禧

 
    在行业迅速变化与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产品几乎同质化的前提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功能与质量的竞争,也不再是单纯的价格竞争,而是“服务”的竞争。当前有很多企业也意识到,单拼产品本身已不能完全打动客户,所以很多企业也将经营模式逐渐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进行转变。由于受重庆市场容量的限制,重庆公司的潜在客户,既有客户都是非常有限的。随着产品销售的逐渐减少,我们的收入减少甚至倒退会比其他分公司来的更早,所以如何利用服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变得越来越现实。

    重庆公司这几年在服务组织结构,服务模式,服务方法上几乎是每年一变,个人觉得主动改变的目的无非三大核心:1、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以达到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2、推动自身素质,方法,结构,流程的变化以达到满足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3、寻找服务本身的价值与附加价值,寻找其能转变为可接受,可交易的形态,为公司创造价值为目的。


    但不管想法再多,再怎样高大上,都需要先将服务做好,客户才会买单,我们才能继续走下去。但怎样才能把服务做的更好,怎样才能让客户满意甚至超出期望,怎样才能凝聚我们核心竞争力并体现的跟其他公司不同,怎样才能让我们和客户的粘合度更高,怎样才能让客户对我们更忠诚呢?这些问题都已经到了不得不面对的时候了,改变原有的服务观念和意识,改变原有的服务模式和方法,也许是一条适合我们的路,我们需要转,需要变,但如何转,如何变,我们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决定在这条路上应该试一试。

    服务的范围很广,搭建一个好的服务体系更是一个很难的东西,以下内容只对服务体系中的服务这个环节,进行了重庆公司的经验分享。

    重庆公司的服务总结起来主要尝试了3个形态:
 

  1. 片区责任制:为了加强服务人员的责任感,专人专组管理自己所负责的客户群。以日落原则为基础,主攻服务效率的提升,以质量检查(巡检与三方服务监管)为辅助,改善客户的服务体验。
     
  2. 客户中心+技术中心分工合作制:以“小病”进社区(客户中心),“大病”进医院(技术中心)的原则为基础,找到效率与质量的平衡。以根治问题为目标确保服务质量的有效改善,力争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此形态为服务的定义,完善服务产品,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3. 新角色的诞生+资源重新分配与整合:客户经理的诞生,有人为客户的整体负责。将分散到各部门的优势资源,进行集中管理与部署。用心做真实的服务,不虚伪,不敷衍,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与服务口碑努力。

    说到这里各位一定好奇,重庆公司为什么要做这些,动因在哪,我们是怎么做的,效果如何等。以下会将这三个形态的具体情况一一给大家分享。我将分别从服务组织结构,服务模式,服务方法等几个方面介绍重庆公司这三次的服务转型的实践经验。

第一次:2010-2011财年

    当时的环境:当时重庆公司约400多家客户左右,从小到大一把抓,包含范围从社区医院到大型的三甲医院。

    当时的现状:服务基本无差异化,从小到大统一对待,被小客户占用资源情况严重。服务人员责任心不强,还是传统的“见子打子”心态,客户投诉后服务改进方面效果不明显,客户也经常抱怨交了服务费却很少看到我们服务人员上门服务,觉得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1、【服务组织结构】
 

  • 服务部分为3个常规小组,每个小组1个组长,按照区域将客户进行了划分,他们分别管理各自所负责的客户。
  • 在11年的时候考虑主动服务我们做的很少,所以专门增加了价值客户小组,主要以主动上门巡检服务为主。
  • 同时为了保证服务的态度,效率,质量等,还特别增加了服务监管小组作为三方监督结构来监督服务的情况,并定期对内通报。

2、【服务模式】
 

  • 被动式服务为主:3个小组承担各自区域客户的大小问题,主要方式还是在接到客户的服务诉求后,再做出响应,以进行远程+上门的方式进行服务。
  • 主动式服务为辅:主要担心客户的问题积压,影响科室的使用效果,导致满意度降低。所以我们从中选择一部分有价值的客户,有计划的主动开展上门巡检服务,一般一个月2-3家左右。

3、【服务方法】
 

  • 服务系统工具:当时由于服务系统还没完全推广和统一,重庆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BH专门构建了服务管理系统,对客户反馈的诉求进行了登记记录,保证不遗漏,并对典型问题进行标记。但当时只做到了问题管理这点。
  • 提出可量化的服务指标:将日落原则量化为可执行的具体指标,加强服务人员的目标感。比如设定当日解决率,三日未解决率,超期派工,重点客户bug的遗留数上限等指标,以促使服务小组主动去解决问题,达到提高问题的处理效率的目的。
  • 初期的计划管理:以改善客户的服务体验,减少价值客户的抱怨,使客户的抱怨控制在愤怒线以下为目标,有计划的主动走出去上门巡检,帮助客户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巡检采用当次问题解决率+巡检满意度的方式进行结果质量考核,以此来保证巡检的效果。但当时的计划管理缺少了重要检查与持续有效的改进环节,在可持续性上效果不太理想。
  • 定期的典型问题分析:汇总服务系统与服务巡检记录中的问题,找出共性且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列出解决办法,供医院信息科学习与内部知识传播。
  • 服务监管:服务监管对量化的指标,巡检的效果进行监督与定期公布,指标与巡检效果均关联服务人员的绩效收入,所以当时在很大程度上,算是达到了我们预期效果。而且有了服务监管这个三方机构的出现,服务本身也不再那么封闭,开始透明化,以前又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局面慢慢被打破。

    总的来说,这一次算是做出了不少的改变,财年结束时从部分重点客户反馈的信息来看,在满意度方面,基本算是稳住了下滑,但随着时间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客户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这种模式慢慢开始显得力不从心。

第二次:2012财年

    当时的环境:重庆区卫公司的成立,重庆公司将二级(不含)以下医院,进行了全部剥离,划给了重庆区卫。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对重庆的情况进行梳理与分析。

    当时的现状:客户的减少,人员的减少(支持区卫),这些留下的所谓大客户,他们现在的需求是什么?要求是不是更高了?该怎么去满足?都要重新考虑,我们应该借这个机会,去改变,去面对以后的路。经过认真分析基本确定了以“客户导向、业务分型、深耕细作、人才分化、人才培养,体系保障”这一转型思路为基础进行转型的探索。这一年算是正式提出了,服务需要转型这个要求。这一年是个探索年。

1、【服务组织结构】
服务部下设两个分中心:客户中心+技术中心

  • 客户中心:负责保证效率,终结普通问题
  • 技术中心:负责保证解决质量,分析与终结疑难问题,知识输出,内部培训,攻克技术难题,客户需求满足,课题服务探索等。


2、【服务模式】

  • 引入服务台,形成服务闭环(入口登记+回访确认)
  • 保持原有被动式服务模式,同时规范出了具体的工位,例如报表工位,医保工位,产品工位,应急工位做到服务问题分类有序开展。
  • 技术中心主动进行课题服务探索,找客户试点。例如:报表梳理服务。


    其中下图真实的展现了当时的想法与做法:
 


3、【服务方法】

  • 学习ITIL的方法论,增加了服务台管理,完善了问题管理,加强了事件管理。
  • 服务系统工具:这一年处于对服务系统的统一性,规范性,可持续性等统一考虑,总部决定牵头做出一个统一的服务管理系统。根据各分公司的需求与现状,新的服务系统更贴近实际业务,更能使记录数据发挥其作用价值。所以对这块的填写,标注等方面做了严格的格式化要求。
  • 对服务的流程,制度,要求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与要求,部分内容已有了作业规范的要求,例如:服务器安装规范,报表编写规范,升级规范等。同时尽量让简单的事情常态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 由于今年定位于探索年,所以在绩效方面没有进行明确的量化,只进行了方向性与形式上的考核,不过由于当年任职资格体系的出现与刺激,人员的积极性倒是出现了很大的提高,大家的晋升通道看得见,摸得着了。
  • 对问题进行分级分类响应与处理,人员注重专业化分工,专供各自领域。
  • 参考PDCA,加强计划管理的质量,加强过程管理,注重持续改进。避免因为计划而计划,使计划能落地,好执行,有效果。
  • 主动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业务进行探索,并找有意愿的客户试点,最后进行总结分析,以找到新的服务内容,从而为公司创造价值。
  • 做了服务定义,依靠服务定义重新完善服务产品。依托服务定义,尝试问题分类分级管理与响应,尝试用服务定义教育客户各自该做什么,为标准化服务,规范化服务探路。


    总的来说,这一年事挺多,折腾不少。但还算达到预期目标。重庆公司请了咨询公司、调整了组织架构、搞了项目独立核算、搞了服务转型探索,诞生了任职资格体系,这些都是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客户做改变。

第三次:2013-2014上半年

    当时的环境:当时重庆公司约100多家客户左右,新增客户很少,剩余产品销售容量小,收入从12年的顶峰陡降。那一年公司在人事上也有较大的变化。

    当时的现状:重庆公司既有客户虽然不多,但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客户基本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但如何从“有”到“好”,成为了客户新的需求。随着医院信息化软实力概念的诞生,如何满足客户的新需求及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如何帮助客户提升软实力,成为我们可以新尝试的课题。当年便提出了产品经营向客户经营转变的探索。

1、【服务组织结构】

  • 保留客户中心并改名运维服务中心,成为独立部门,以便更准确的定位
  • 撤销重庆公司原服务部及项目部下设的技术中心,全部合并到技术部,使分散的技术资源进行重新集中与部署
  • 抽调原项目部,服务部,市场部等人员成为客户经理,进入试点小组进行客户经营的探索。目前共计4人。


2、【服务模式】

  • 按照一定原则先选择少量客户(目前共9家),将其归入客户经理试点小组中,并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每个客户经理。
  • 客户经理采用定期主动上门的方式,到客户现场进行主动沟通与回访。

3、【服务方法】

  • 客户经理需掌握所管客户反馈的所有问题
  • 客户经理需对客户的整体负责(实施,服务,除商务环节)
  • 客户经理应客观公正,做事不参假,不敷衍,不推诿,让客户真实感受到我们是在真真正正的做事
  • 技术资源集中部署,偏向客户经理所管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 主动寻求成为医院核心合作厂商的办法
  • 由于外部接口越来越多,主动寻找与三方合作的标准化思路

    总的来说,这一次是一个全新的变革,要探索的东西还有很多,要找的答案也要继续去寻找。不过就在不久前的回访中,客户的信息科及分管领导都对这种模式表示了肯定,并希望我们继续沿用。对此也算是给了我们信心继续走下去。

    写到最后,大家觉得服务转型难吗?我觉得很难。业务突破难吗?我觉得更难。因为这一切都要改变我们原有的思维与习惯,这一切都要用心去感受与改变,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不过再难也要继续往下走,再迷茫也要继续去寻找光明的出路,再混沌,再不确定我们也要继续去尝试能将其破译的密码。